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技术中常见问题探讨

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经济和对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等特点,已成为我G当前检测蔬菜高毒农药残留比较普及的一种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大中型批发市场、各大超市以及各县(市、区)检测站,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技术常常出现样品空白值偏低、样品吸光度值偏高、抑制率为负值以及假阴性和假阳性等问题,给有关人员和部门带来很多不便。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1. 检测原理
 
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酶抑制技术,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动物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神经系统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神经正常传导,从而使动物中毒致死这一原理,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中。
 
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农药残留量较低,酶活性就不被抑制,实验中加入的底物就被酶水解或部分水解,水解产物再与加入的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不显色或颜色变化很小。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变化,计算可得出抑制率,据此判定农药残留情况。
 
2. 药品配制及样品前期处理(1)药品配制 药品的配制及
 
保存药品的配制包括提取液、酶、底
 
物和显色剂的配制。其中提取液的配制是**重要的,是其他试剂配制的稀释剂。由于所用药品纯度的差别,加之实验温、湿度对缓冲液 pH 值的影响,往往按标准配比配制出的提取液达不到规定值(pH=8)。建议在配制后应该用 pH 计对提取液 pH 值加以校正。酶液、底物、显色剂按要求配制一般不会有问题,但要控制好保存条件。
 
酶液、底物、显色剂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易变质失效,尤其是在夏天。因此,配制药液时可以采取分装制(分成 3~5 个小瓶),即用即取,从而保证药液质量,避免药品浪费。酶
 
是此检测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酶的种类、纯度、活性、贮存及反应时酶的浓度等都会对测试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对这些相关因素掌握或控制不好,分析的灵敏度、精确度和重现性将难以保证。
 
(2)样品前期处理 取样品时应按蔬菜种类不同选择适宜的部位。叶菜类去腐叶、枯叶、蕊叶,采集有代表性的不同植株的叶片;果菜豆菜类从表皮**果肉 1~1.5 cm 处取样,果肉不要取的过多;含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较高的蔬菜取样时不要立即加液提取,否则容易被氧化,提取液颜色会逐渐加深,造成人为因素升高样品本底吸光值。
 
(3)培养样品的制备 **好选择容量与培养量相似的培养管,这样就防止了微量的药液在加入时过多的附在培养管壁上,而难以完全进入到培养液中,引起较大误差。同时培养箱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要严格控制在 37℃~38℃之间 30 min.
 
3. 检测值常见的问题(1)空白值 仪器操作shou先要
保证仪器有良好的稳定性,比色杯无色差(成套的比色杯一般不会有色差,对不成套的必须验证)。其次对从培养箱取出样品到上机这段时间的长短要严格把握。丁酰胆碱酯酶的样品空白值随时间变化较大,丁酰胆碱酯酶稳定性较差、活性较高,加入底物后反应速度快,所以应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否则空白值快速减小而达不到要求;与此相反,乙酰胆碱酯酶的样品受操作时间长短的影响不大,操作时间不必过于要求。不同的酶在不同型号仪器、检测条件的不同和酶化学性质上的差异,样品空白值也是不同的。
 
(2)吸光值 样品吸光值偏高是检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酶活性降低、样品本底颜色深和反应中化学、物理干扰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酶的 2.  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果实生理衰弱、免疫力下 降的原因有三: 一是修剪过重。目前枣树管理 中普遍采用重修剪,树高控制在 3 m 以下。壶瓶枣和骏枣自然生长习性 是树冠高大,在太谷壶瓶枣发源地, 如今仍可见到 300 多年生的枣树, 树高约 20 m,枝繁叶茂,依然结果, 很少发病;在交城骏枣发源地,百年 以上枣树树高也都在 15 m 以上。近 年来,人们为了采摘方便把本该生 长高大的枣树控制在 3 m 高,显然 有悖于枣树的自然生长习性,这样 做不利于枣树根系生长,必然会削 弱树势,降低枣树抗逆能力。 二是赤霉素的使用。壶瓶枣和 骏枣在山西中部地区自然坐果率较 低,为了提高产量,生产中推广花期 喷 1~2 次质量分数为 2×10- 5 的赤 霉素。然而,许多果农为了追求高 产,花期喷 4~5 次赤霉素,质量分 数高达 1×10- 4. 赤霉素是促进生长 素的合成,因此,在提高坐果率的同 时也促进了果个增大。然而,叶面积 并没有因喷赤霉素增加,叶果比却 大幅度降低了。红圈期(8 月下旬)是 枣果由生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过渡 期,自然生长速率逐渐下降,直**停 止。成熟期是伴随枣果逐渐失水的 时期,由于产量增加、叶果比降低, 果实细胞内有机物尚未充实便进入 失水期,成熟枣皱痕深,含糖量低, 抗病力明显下降。不喷赤霉素的树 产量较低,果个较小,叶果比高,果 实细胞有机物含量较高,成熟枣基 本不皱皮,含糖量高,抗病力强,很 少发病。 三是枣果实生理紊乱症。农作 物旱年早熟、涝年晚熟的现象实际 反映的是植物体内源激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所以干旱有利于促进成熟 的激素合成,抑制促进生长的激素; 雨水有利于促进生长的激素合成, 抑制促进成熟的激素。通过测量,8 月份枣果纵径生长变化与降雨的关 系,发现每次降雨后枣果实纵径都 会明显增长。在枣果生长速率下降 期遇雨,枣果生长速率出现反弹,雨 后生长速率很快恢复下降,反弹增 大的果实细胞有机营养远未充实便 进入成熟期。成熟期干旱时,伴随成 熟期的脱水反应,果实胴部发生皱 缩(枣皱胴病),严重者皱缩扩展** 果实腰部,皱胴病病果胴部含糖量 低于上部,遇雨易感染黑斑病、黑腐 病,是果实侵染性病害发生的重要 诱因。这种由于外界干扰使正常激 素水平发生不正常变化引起的生理 病害应该属于生理紊乱症范畴。不 喷赤霉素的枣树很少发生皱胴病, 喷赤霉素的树发病明显加重。特别 要指出的是,皱胴病初发病时也是 在果面呈现褐色斑。 3 讨论 回顾过去山西红枣生产,枣树 零散栽培,很少修剪,不使用赤霉 素,产量较低,从不喷任何杀菌剂, 果实很少有侵染性病害。枣果自然 成熟后用木棍打下来,晾晒期也很 少烂果,撕开半干枣可见到糖丝,自 制的酒枣酥软香甜。现在枣树发展 为规模化栽培,矮化密植,重修剪, 普遍使用赤霉素提高产量,但生理 性病害和次生侵染性病害越来越严 重。成熟枣手工采摘,水泥地或竹席 上晾晒,烂果一般都在一半以上,半 干枣也拉不出糖丝了,酒枣发木。当 然,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赤霉素的使 用与否上,还有其他问题需要探索 和研究。单就赤霉素使用这一问题 看,过多的使用次数和无节制地提 高使用浓度肯定是有问题的。这种 因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的发展是 红枣产业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也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果农说的“黑屁 股病”包括了黑斑病、黑腐病、皱胴 病、褐斑病、缩果病等**终都会使果 实变黑腐烂的病害,其中除皱胴病 是生理性病害外,其他都是弱寄生 菌侵染引起的次生病害。导致果实 抗病力下降的原因是果实营养不充 实和激素生理紊乱症,这其中虽然 有地理和气候等不可改变的因素, 但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只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下,辅以杀 菌剂的应用,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枣 果实病害。